威寧中海村:支部領辦合作社 強村富民有保障
- 作者:馬紅梅
- 來源:馬紅梅
- 發佈時間:2021-01-15 14:44:38
2021年1月7日,威寧自治縣迤那鎮中海村253畝大棚蔬菜基地裏,中海村眾誠種植合作社理事長、黨支部副書記黃靜正組織30多名村民熱火朝天地翻整土地,為新一輪蔬菜栽種做準備。
中海村的產業發展,離不開當地各級黨員幹部的努力。
2017年以前,中海村村集體經濟積累不足1萬元,迤那鎮黨委創新摸索將中海村優先作為全鎮“農旅融合發展”的試點村,指導全村對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算核實,摸清發展底數,經鄉鎮黨委核實,當時中海村基本沒有集體資產,土地、林地、荒地的使用權均已分給村民。結合實際情況,中海村在鄉鎮黨委的指導下,明確了“流轉土地、二次發展”的原則,動員羣眾以土地、資金、勞動力等多形式入股的方式,最終在村“兩委”的積極動員下,流轉土地230畝,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。
在迤那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村“兩委”堅持“一切工作依靠黨支部”的發展思路,加強村黨支部對合作社的引領。通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、開展集中培訓等形式,鼓勵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;進一步強化村班子成員責任落實;在村黨支部號召動員下,鼓勵黨員先行先試,帶頭加入合作社,村“兩委”將80餘户農户中,黨員户作為突破口,將5户黨員納入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範圍內,同時又由這5户黨員幫助宣傳動員普通羣眾參與合作經營,最終動員80餘户農户將土地入、勞動力入股村合作社中。形成“1人發動10人、1户發動10户”的帶動效應。
此外,中海村明確以2017年涉及建檔立卡户40萬脱貧資金入股眾城專業合作社,並吸納村“兩委”幹部100萬入股資金,啓動了專業合作社建設。
如今,中海村通過生產資料、管理、銷售“三統一”,合作社在生產銷售中得以降低成本、提升產品質量、增強了市場競爭力。
中海村葡萄基地
中海村的產業發展,離不開當地各級黨員幹部的努力。
2017年以前,中海村村集體經濟積累不足1萬元,迤那鎮黨委創新摸索將中海村優先作為全鎮“農旅融合發展”的試點村,指導全村對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算核實,摸清發展底數,經鄉鎮黨委核實,當時中海村基本沒有集體資產,土地、林地、荒地的使用權均已分給村民。結合實際情況,中海村在鄉鎮黨委的指導下,明確了“流轉土地、二次發展”的原則,動員羣眾以土地、資金、勞動力等多形式入股的方式,最終在村“兩委”的積極動員下,流轉土地230畝,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。
在迤那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村“兩委”堅持“一切工作依靠黨支部”的發展思路,加強村黨支部對合作社的引領。通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、開展集中培訓等形式,鼓勵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;進一步強化村班子成員責任落實;在村黨支部號召動員下,鼓勵黨員先行先試,帶頭加入合作社,村“兩委”將80餘户農户中,黨員户作為突破口,將5户黨員納入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範圍內,同時又由這5户黨員幫助宣傳動員普通羣眾參與合作經營,最終動員80餘户農户將土地入、勞動力入股村合作社中。形成“1人發動10人、1户發動10户”的帶動效應。
此外,中海村明確以2017年涉及建檔立卡户40萬脱貧資金入股眾城專業合作社,並吸納村“兩委”幹部100萬入股資金,啓動了專業合作社建設。
如今,中海村通過生產資料、管理、銷售“三統一”,合作社在生產銷售中得以降低成本、提升產品質量、增強了市場競爭力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紅梅
編輯 孫蕙
編審 付松